最近刚刚读完稻盛和夫先生的《心》,感触很深。稻盛和夫先生的书并不是第一次读,2014 年公司搞阿米巴经营时,全员上下读《干法》、《阿米巴经营》,经常开会讨论,写读书心得,当时,我也同大多数人一样把读书当任务来完成。
因为是公司独立核算项目的主要执行人,我硬着头皮把《干法》读了几遍,后来慢慢喜欢上了这本书,书中的很多观念和方法都是我所信赖和推崇的,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,埋头苦干了半年,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任务。
至此,稻盛和夫这四个字在我的知识概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这次一看到他的新书《心》出版了,就迫不及待地弄来读一读。
《心》这本书可以说是稻盛和夫先生前几本书的浓缩精华,主题鲜明,简洁明了,直接围绕“心”串联了先生一生的经历,以及修心的收获。这本书向读者展示磨练心性,一切始于心,一切终于心的哲学理念。

书中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就是:”作为人,何谓正确。“稻盛和夫先生将这句话作为企业经营的原点,当做经营判断的基准。对于正确之道,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:
所谓正确的为人之道,就是“要正直”“不骗人”“要关爱他人”,等等,这些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、极其简单的道德,或者说伦理。
大道至简,这些正确之道也并非是多么高深的道理,都是我们耳熟能详、人人皆知的。可稻盛和夫先生就是把这几个简单的道理作为经营的基础,在判断与决策中,杜绝“作为公司”、“作为个人”的标准,而将“作为人”作为唯一的标准,并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彻底执行下去。
寥寥几字,陪伴稻盛和夫先生一生,并为他打造出京瓷、KDDI 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营奇迹。
之所以说稻盛和夫先生的这句话给我了至深的影响,还要从最近的生活经历说起。
最近因为老二的原因,妈妈从东北老家来帮忙照看,她说起邻居家的两个大学生帮家里卖了不少米,邻居家这几年卖米比卖稻子多挣了几万块钱。言语中各种羡慕,一是羡慕人家多挣的人民币,二是羡慕人家培养了两个好大学生。
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五常市,被誉为稻米之乡,稻花香米比较有名气。这几年,会玩手机、互联网的年轻人都开始兼职做起了卖米的生意,不懂得这些智能科技的老农民们只能将稻子以低价卖给米贩子,还经常受米贩子们的各种挑剔和折腾。
我爸这么多年在我们三个劝说无果的情况下,始终坚持种着五亩地,我们兄妹三家兼顾亲戚也是吃不完这些米的,他也会想法卖掉,贴补家用,攒点养老钱,在经济上,他从不愿碰几个孩子的一分一厘。
我从来没把我爸种米的这事想得多么重要,全当是让他消遣日子的营生。我妈来了之后,我才明白,两个老人是把这几亩地当孩子一样养的,也是希望劳有所获,能多卖点钱。
我作为村里出来得最早的几个大学生,出来这十几年,从来没想过将这么好的米推销出去。
妈妈念叨完后,我就想我为什么没有卖米的想法呢。自视清高?觉得卖米没面子?米也不是那么好卖的,太难了?
可能就是这种种理不清的原因,让我忽视了这件事,忽视了父母的感受。

当读到稻盛和夫先生的这句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”时,我就问自己,难道将好米卖给需要的人,不是一件正确的事儿么?
我到底在怕什么?担心什么?接着,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也是一个突破自我的决定,我要开始卖老家的大米。
老家的大米,是爸爸亲手种植栽培的。爸爸虽是个农民,但却是个非常自律勤劳的农民。
他不喜欢聊天、串门、唠嗑。他最爱干的事儿就是每天推个小车跑到水坝去,那里有几块杨树林,有几十亩水田和几十亩旱田,大部分地都承包给别人了,只留了五亩地自己种。
老爸之所以非种这几亩地不可,主要是因为想给在城里的三个孩子弄点放心的口粮。他每天都要去几趟水坝,捣鼓着这几亩地,除除草、打打虫、放放水、割割埂子、观察下长势……这几亩田就是他的第四个孩子,每天照料得无微不至,我妈说我爸还经常和他的几亩地、几只鹅唠嗑说话。
虽然我爸不懂 ISO9001,但是他花了别人都不肯用的心思来照顾这点庄稼,这般心思种出来的粮食怎能不好呢。这么绿色、安全、放心的大米,我有什么不敢、不好意思推荐的呢?
反观一下身边的朋友圈,大部分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,我自己也是养着两个孩子。我们正逐步退出外卖圈、屏蔽添加剂。
为了家人和孩子的健康,我和婆婆、妈妈都亲力亲为,自己能做的从不会去买,到处托人买绿色口粮。拖我爸的福,我的小家和婆婆家每年都有充足的绿色大米可以用。
同我有一样想法和做法的朋友、同事并不少见,他们也很喜欢绿色食品,也会关注、搜集安全食品的各种信息,在买办的过程中也难免会上当、会踩坑。
米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,我爸有这么好米,我为什么不能大方地推荐给身边需要的人呢?

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正道激励下,我紧张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卖米的消息。我一手攥着手机,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,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有人在嘲讽我:“那个清高的**居然开始卖东西了”“一定是生老二,经济压力太大了”等等。
新任务前几天开展得还不错,平时关系并不亲密的几个工作伙伴私下和我咨询大米的情况,我热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;耐心地在电话里教我爸联系压缩、快递等;满怀信心地发卖米信息。
第一波米快递出去后,咨询的人少逐渐少了,我开始有些灰心。甚至想如果卖不出去会不会很没面子。
当心中冒出没底气的念头时,我就会把这本《心》拿出来翻翻,稻盛和夫先生说在行正道的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,过程充满荆棘、诱惑和质疑,我们要保持初心,用勇气、感恩之心、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,上天自然会为你铺路。
《心》给我启发还有很多,被我快速应用在生活里当属这句话,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”,它让我跳出了舒适圈,实现了一个小小的突破,慢慢地改变了我的思维和生活!